摘要 我國非金屬礦工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現有非金屬礦企業8萬多家,從業人員120多萬人。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93種,年采礦量超過100億噸,2015年規模以上非金屬礦企業采選業主營業務收入5457億元、利潤總額414.1億元。 “十二五”期間,我國非金屬礦工業產業集聚速度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取得壹定成效,技術與裝備水平得到壹定提升,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推動非金屬礦工業供給側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堅持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以優化產業結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創新提升非金屬礦工業發展水平,促進非金屬礦工業持續健康綠色發展。 “十二五”回顧 “十二五”期間,我國非金屬礦產業穩定發展,其中采選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2.67%。非金屬礦深加工產品出口2010年約60億美元,2015年約80億美元,年增長約6%。 產業集聚速度加快 “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墨、螢石、高嶺土、菱鎂礦、矽藻土、矽灰石、碳酸鈣等重要非金屬礦產,依托資源產地,逐步形成壹定規模的采選加工基地,產業向集群園區集中呈現明顯發展趨勢。目前已建成黑龍江鶴崗、雞西石墨,江蘇盱眙凹凸棒,吉林梨樹矽灰石,吉林臨江矽藻土等產業集群。 產業結構優化取得壹定成效 “十二五”期間,我國非金屬礦山治理整頓不斷加強,開采秩序逐漸規範;企業數量減少近1萬家,規模以上的非金屬礦企業數量在逐年增大;非金屬礦產品質量、品種規格有所提升,開發了石墨新能源材料、石墨散熱導電材料、高性能石墨密封材料、高純石英、矽藻土復合材料、矽灰石礦物纖維材料、各種功能性填充材料等深加工產品。 技術與裝備水平得到壹定提升 “十二五”期間,我國開發應用壹批新工藝、新技術,促進了非金屬礦行業的發展。如,鱗片石墨選礦工藝技術提升,使鱗片石墨選礦最終混合目精礦品位達到95%以上;非金屬礦物粉體幹法連續表面改性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顯著提高了表面改性粉體的質量和改性作業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改性劑的用量和能耗。 與此同時,壹批重大技術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提高了行業裝備水平。非金屬礦超細粉碎和精細分級技術裝備的設備處理能力、單位產品能耗、耐磨性能、工藝配套和自動控制等綜合性能顯著進步。在特殊加工技術裝備上,如高長徑比針狀矽灰石粉體加工技術裝備方面,國內自主開發的ACM-700E型沖擊式粉碎機及TM1200礦物制粉系統,可生產出長徑比>12的超細矽灰石粉體。 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 目前,我國非金屬礦行業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共59家,涵蓋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巖、高嶺土、螢石、滑石、石墨、重晶石等12種。試點礦山企業在資源利用、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土地復墾和礦山綠化等領域進步明顯,在行業內屬領先和先進水平,對非金屬礦行業綠色礦山建設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發展環境與需求預測 目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未來幾年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對非金屬礦的需求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同時,經濟全球化將深入發展,國際產業分工將加速調整,新興經濟體繼續掘起,產業和市場發展重心將進壹步向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轉移。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將會擡頭,能源和資源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將掘起。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逐年下降的態勢,經濟增速正處在換擋期。同時,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壹帶壹路”戰略在壹個較長時期內仍將繼續拉動投資增長,為非金屬礦工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量將保持穩定增長,對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對高性能產品的需求將保持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成為非金屬礦產業新的增長點;節能、環保、生態建設、農業、新興產業等將成為部分產品的重要市場。 “十三五”展望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非金屬礦工業供給側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堅持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以優化產業結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應用為重點,大力發展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創新提升非金屬礦工業發展水平,促進非金屬礦工業持續健康綠色發展。 非金屬礦工業發展的原則,壹是堅持創新發展,二是堅持協調發展,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四是堅持突出重點,五是堅持綜合利用。 我國將大力培育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推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升級,優化產品和技術結構,搶占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將協調好產能規模與資源、環境的關系,發展速度與結構、效益的關系,不斷加快上下遊產業間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有序、健康、綠色發展。 將加快發展環境友好型非金屬礦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使產業發展與自然相協調。 將著重抓好重點礦種,扶持產業快速發展,引導優質要素向專業化、規模化的優勢企業和產業集群集聚,帶動非金屬礦工業全面優化升級。 將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合理開發利用非金屬礦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開展共伴生資源及尾礦等低品位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主要目標 產業規模:2020年,行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10%以上。打造5個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收入超1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培育10個收入超過5億元的專業性骨幹企業,建成若幹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基地。 創新能力:研發投入明顯增加,重點非金屬礦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創建中國非金屬礦物材料產業聯盟,形成“政、產、學、研、用”創新鏈,並建成壹批礦物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 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關閉壹批無序開采、技術落後的小礦山,提高產業集中度,重點礦種大中型企業所占比重達到20%以上。 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擴展新的應用領域,發展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力爭其產值所占比重達到60%。 三率指標:重要非金屬礦產的開采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部分礦種廢石和尾礦綜合利用率達到30%至50%。 發展重點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改革:“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逐漸提高準入門檻,對生產企業提出準入規範條件,淘汰規模小、資源消耗高、環境汙染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傳統品質,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提升傳統工業原輔材料的品質,引導過剩產能供給側減量以及高端產品增量,進行結構調整,達到與需求側相適應的新水平,實現轉型升級;加大新產品開發,大力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開發專用化、功能化和系列化產品,促進產品結構調整;拓展新應用領域,加快與下遊產業融合發展、協調發展,發揮非金屬礦產品功能特性,拓展新的應用領域;優化產業布局,進壹步完善優化重點礦種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升級。 實施產業集群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對於非金屬礦資源豐富的地區,要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實行資源的集約化和規模化。 建設產業集群,提高行業集中度:根據資源特色,建設以非金屬礦開發利用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形成從研究開發、產業化到規模發展的能力,構建較完善的產業鏈,促進和示範引領行業發展。 重點支持現有鶴崗和雞西石墨、吉林白山矽藻土、吉林梨樹矽灰石、江蘇盱眙凹凸棒等產業集群發展,培育與扶持建設內蒙古包頭礦物材料、廣西賀州碳酸鈣、湖南湘潭海泡石、河北靈壽雲母、江西新余矽灰石等產業集群。 加快技術創新:我國將籌建中國非金屬礦物材料產業聯盟:由建材聯合會和非金屬礦協會共同組織籌建中國非金屬礦物材料產業聯盟,形成“政、產、學、研、用”的創新鏈。重點圍繞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建立“政產學研用”的研發體系,在產業集聚基地建立專業研發中心,針對重要非金屬礦產采、選、加工和應用存在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依托創新驅動,不斷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加快開發大型化、自動化程度高的非金屬礦專用設備和成套裝備。金屬加工工廠 加快綠色發展:我國將支持非金屬礦工業綠色清潔生產與應用,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加大環境汙染治理力度,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水平;在資源富集、管理創新能力強的地區,開展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金屬加工製作 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國結合國家“壹帶壹路”倡議,鼓勵並支持非金屬礦企業“走出去”,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建立穩定多元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走國際化發展之路。 發展的重點領域:我國將在傳統非金屬礦產品應用的基礎上,將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農業、生態健康等領域作為“十三五”非金屬礦物材料及制品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強非金屬礦行業與應用領域融合發展協調發展。 |